「多普勒效應?」
聽到徐雲嘴裏冒出的這個詞。
老郭整個人頓時一愣。
作為曾經在國外留學多年的物理學家,老郭對於多普勒效應自然談不上陌生。
這是克里斯蒂安·多普勒在1842年發現一種物理現象,說白了就一句話:
物體輻射的波長會因為波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
例如當站在原地,一輛救護車迎面駛來的時候,聽到的聲音比原來高。
而車離去的時候聲音比原來低,這就是多普勒效應。
這個現象的實質是當救護車駛向人時連續發射聲波,聲波的發射位置與人越來越接近。
所以每個聲波到達的時間都比上個聲波更短,波峰之間的距離...也就是波長會因此縮短。
所以人體感知到的聲波的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同樣地。
當救護車離開時。
發出的聲波的音源越來越遠,使得波長增大、頻率減小及音調降低。
這是一個提出時間與得出結論都很早的物理現象,本身並不存在什麼奧秘或者運用價值。
可以這樣說。
截止到目前。
這個效應幾乎沒有任何配套的運用技術落地。
因此在徐雲說出這個詞後。
老郭臉上的表情非但沒有釋然分毫,反倒愈發迷湖了起來:
「韓立同志,多普勒效應我倒是略有了解,但是它和增加數據採樣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樣本數據,與聲學多普勒似乎沒什麼交集吧?」
徐雲聞言點了點頭,倒也不怎麼着急,而是耐心說道:
「沒錯,現有物理的多普勒效應主要出現在宏觀領域,比如說救護車之類的情況。」
「但您別忘了,多普勒效應的真正核心卻並非宏觀,而是.....相對運動。」
老郭頓時一愣。
徐雲則沒怎麼關注老郭的表情,又繼續說了下去:
「在宏觀世界中,人和車的相對運動體現在車動人不動——這也是所有人潛意識裏的認知,因為這個例子太好懂了。」
「但多普勒效應的實質是接受頻率的變化,也就是宏觀情況可以是車鳴笛但不動,人慢慢向車走去.....」
這一次。
老郭輕輕點了點頭。
就像說起觸手怪大家會想到新手釣魚人這個作者一樣,在生活中,大家經常會用某個最經典的事例去代替某個概念來做釋義。
但實際上。
事例和概念並不能完全對等,就像除了新手釣魚人外,起點還有諸如老鷹之類的觸手怪等等。
多普勒效應也是同理。
救護車這個例子可以清晰的解釋多普勒效應,但它終究不是效應本身的實質原因。
不知為何。
在聽到徐雲這番話的時候,他的心中隱隱冒出了某個龐然大物的輪廓......
接着徐雲努力從被子裏抽出手,食指在空中畫了個圈,示意道:
「郭工,您應該知道,根據多普勒效應的原理解析,這個現象同樣在微觀領域成立。」
「也就是這些向靜止救護車移動的人,其實可以換成各種不同的粒子,比如說降水粒子和降雨粒子。」
「另外每種粒子的介電常數是不同的,比如說水是0.93,冰是0.18等等......」
說罷。
徐雲將左手握拳放在高處,右手在下方豎起一根手指,說道:
「那麼郭工,假設...我是說假設啊。」
「如果有這麼一種儀器,它在運作的時候呢,可以時不時就biu的一下,朝天上發射一些特殊波段的電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