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它發射波段的同一時間,介電常數不同的粒子也都在雲層上進行着運動。」
「這些運動是不規則的,可能有的上有的下,有的左移有的右飄,有的畫個s有的畫個b,但總之它們相對儀器會發生相對位移。」
「那麼這樣一來,您說電磁波在和它們接觸以後,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轟——
徐雲的一番話如同天降驚雷,霎時在老郭的心中轟然炸響。
這個問題對於物理專業的老郭而言,簡直是一個送分題,簡單到了不能再簡單。
但也正因如此。
老郭才愈發不敢做出論斷。
「......」
過了一會兒。
老郭方才用顫抖着的左手扶了扶眼鏡,緩緩給出了一個答桉:
「如果目標的粒子向儀器靠近,那麼......反射波的頻率會比發射波的頻率高。」
「如果目標粒子在遠離儀器,反射波的頻率會比發射波的頻率低。」
「同時由於介電常數的差異,不同粒子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散射,反饋到儀器上的便是不同程度的......頻移。」
「而通過這種頻移,便能反演出實時的大氣湍流情況.......」
說道最後。
老郭整個人忽然靠到了椅子上,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氣,整個人沉默不語。
過了良久。
老郭才再次抬頭,緩緩看向了徐雲,表情微妙的問道:
「韓立同志,這個儀器可有名字?」
徐雲這次沒再賣關子了,直接答道:
「有,叫做氣象多普勒雷達。」
沒錯。
氣象多普勒雷達。
這便是徐雲在拿出阻尼器之初,便想好的一個大殺器!
多普勒效應。
這是一個距離眼下這個時代提出已經有近百年的經典物理現象。
當初徐雲在1850副本收尾的時候,還曾經在劍橋大學中遇到過它的提出者克里斯蒂安·多普勒。
這個效應在後世的運用範圍也同樣很廣,涉及到了大量的軍事和民用領域。
例如氣象多普勒雷達、彩超、多普勒成像儀等等。
還有經常超速被開罰單的同學,檢測你們超速記錄的測速雷達靠的也是多普勒效應。
但另一方面。
這些後世普及到不能再普及的多普勒技術,卻幾乎都要到上個世紀70年代後才會發展起來。
也就是從1842-1970年這130年左右的時間裏,多普勒效應幾乎沒有什麼對標的物理技術落地。
這裏之所以用『幾乎』,主要原因在於聲吶探測算是與多普勒效應有關。
但它並不是靠着多普勒效應而出現的,只能算是勉強沾親帶故。
而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多普勒效應儀器,便是......
氣象多普勒雷達。
氣象多普勒雷達的原理上頭已經介紹過一次,此處便不再贅述。
它的概念提出於60年代初期,實際運用則要在接近70年代的某個時段,具體時間過于敏感便也不再詳述。
總之在眼下這個時間段,氣象多普勒雷達連海對面都還沒擁有實物,甚至設計過程才進行到了40%左右。
至於國內的第一台氣象多普勒雷達就更晚了。
國內要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才會由國家氣象局和蓉城的784廠合作,成功研製第一部s波段714sd和第一部c波段714cd型多普勒天氣雷達樣機。
沒錯,這還只是樣機。
至於第一台真正投入使用的氣象多普勒雷達,則還要一直晚到1992年。
在氣象多普勒雷達雷達面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