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名鼎鼎的死神小學生,柯南在後世的名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論劇情單論「柯南」這兩個字的知名度,甚至要超過了火影和海賊王。
而能夠被徐雲用『柯南星』描述的星體,自然就只有一個
那就是冥王星。
這也是一個極具爭議、話題的神秘星體。
天文界對於冥王星最初的認知,就是前頭提及過的天王星展露出的一系列小毛病。
於是有部分天文學家便認為,在天王星的外軌道上還有一顆行星存在,通過遙遠的距離在對其施加引力。
於是從20世紀初開始,便不斷有天文學家嘗試對那顆可能存在的行星進行觀測。
這個觀測過程足足長達二十多年,那顆行星被命名為「行星x」。
最開始拍到冥王星照片的人叫做帕西瓦爾·羅威爾。
他是一個富有的波士頓人,於1894年在亞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建立了洛厄爾天文台,嘗試去尋找那顆神秘的『行星x』。
羅威爾其實在1915年3月19日和4月7日就拍攝到過冥王星的兩張的圖像,其中一張冥王星甚至就在圖片中心。
但很遺憾的是,他並沒有認出來這就是冥王星。
等到了1929年,另一位名叫克萊德·湯博的年輕人才正式發現了冥王星。
不過提出冥王星這個名詞的人卻也並非克萊德·湯,而是一位11歲的英國小姑娘威妮夏·伯尼。
這個小姑娘自幼對古典神話頗有愛好,便建議用主管冥界的神明p露to的名字來命名這顆行星所以這顆星球的中文名才叫「冥王星」。
而這位小姑娘也靠着這件事,將自己的一張黑白定妝照永久的留在了史冊上。(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一搜,百度就能看的照片)
但作為近百年來最具爭議的星體之一,冥王星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
甚至可以說它的發現,只是一篇序章。
出生在95年之前的朋友或許會記得這樣一件事:
在小二十年前吧,某天忽然就看到了一則新聞,說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一下變成了八大,冥王星被除名了。
記憶力再好一些的朋友,可能還會記得這個倒霉蛋被歸類到了矮行星。
這件事兒實際上發生在2006年,當時捷克布拉格舉辦了一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
會議上全世界的天文學家投票通過了新的行星定義,正式決定將冥王星進行降檔。
冥王星被降檔的原因有七點,比如傾角啊伴星卡戎啊等等。
但考慮到其中一些內容比較複雜,這裏就只提及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因為柯伊伯帶天體或者再直觀點說,因為『冥王星殺手』麥克·布朗的諸多發現。
柯伊伯帶。
看過科幻小說的人應該對這個詞不會太過陌生,比如炸彈仁的書友。
實際上呢。
柯伊伯帶是太陽系邊疆存在的一個富含冰冷小天體的區域,迄今已經發現了超過1000顆柯伊伯帶天體。
據估計,柯伊伯帶中總共有超過十萬顆直徑100公里以上的小天體它的綿延範圍和物質總量比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還要大的多。(doi: 10.1126/色.aaw9771,自然雜誌的,很有意思)
麥克·布朗便是一個痴心柯伊伯帶天體的天文學家,這哥們從2001年起就開始帶隊孜孜不倦地尋找新的柯伊伯帶大天體,至今已經發現了37顆之多。
其中最有名的有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以及2005年發現的
鬩神星。
而鬩神星,便是給了冥王星關鍵一擊的兇手。
鬩神星的體積比冥王星要小一些,直徑大概小一百公里的樣子吧,對於星體來說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