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鼎五年春夏之交,大魏朝局迎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動盪。
此次動盪要是追溯起來,最早始於軍資案,北黨二號人物大學士兼刑部尚書楊永裕,因為趙明睿於刑部大牢自殺,遭受彈劾,被迫還鄉。
此案中,北黨和南黨第一次引起了大魏皇帝高義歡的重視,因為不清楚情況,高義歡暫時妥協,並開始了試探和暗中追查。
在軍資案後,朝廷歸於平靜,就當人們以為都已經過去時,在不到半年的平靜後,北黨領袖陳名夏,也黯然下野。
這一下,所有人都不會懷疑風暴將要來臨,可高義歡又沒了動靜,等了半個多月,來了一道旨意,升黃宗羲為督察院左都御史,吳應箕為刑部右侍郎,另外還有十多個南黨官員得到了升遷。
都察院有糾察百官之權,相當於紀委,高義歡讓黃宗羲做都察院的一把手,用心不言而喻。
吳應箕調任刑部,無疑是與黃宗羲形成配合,一個檢舉揭發,一個負責下獄審查,形成一條龍的服務。
這讓南黨官員,頓時大為振奮,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黃宗羲做了督察院的一把手後,第一件事,就是趁勝追擊,上書清黨,並令屬下一眾言官,尋找北黨的黑材料,不管有的沒有,聞風奏事,掌握輿論,先把北黨徹底搞臭,開始攻擊朝中北黨官員。
陳名夏雖然下野,依然是他們攻擊的重點,非置其死地不可。
明代黨爭激烈,不過前期的鬥爭,其實還算溫和,就算政治失敗了,也是有機會活下來的,大家都還比較講規矩。
可是從天啟朝開始,鬥爭形勢開始出現了改變,曾經佔據優勢的東林黨人,本來有機會弄死魏忠賢,可是他們沒有趕盡殺絕,放了魏忠賢一馬。
那時的朝中大臣,包括東林黨,都還是比較講規矩的,可是魏忠賢不是政治家,他是個徹頭徹尾的無賴加流氓。
政治家之間的鬥爭,搞倒搞臭也就完了,最多在想法整整你,但是魏忠賢這樣的流氓,是不講規矩的,他掌權後,對於東林黨,卻是整死為止。
因此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六人,被魏忠賢誣陷整死,後來高攀龍、周順昌、周起元、繆昌期、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等七人又被殺。
東林黨在與魏忠賢的鬥爭中完敗,並且幾乎被趕盡殺絕。
這件事情,讓東林黨人吸取了教訓,整人必須整死人,整倒是不夠的,萬一哪天被整的又復起翻身,要將他們趕盡殺絕怎麼辦。
從此之後,東林黨逐漸喪失了原本的堅持,變成了一個黨同伐異的政治流氓團體。
黃宗羲深知這一點,如今上位掌權,豈能不趕盡殺絕。
一時間,南黨以結黨營私為罪名,開始清除異己,北黨刑部左侍郎韓朝宣首先被參倒,使得吳應箕在刑部更加得心應手,都察院參一個,吳應箕審理一個。
高義歡起家早期,忠義之士不會投靠一個流寇,所以大魏朝廷只能吸納一些投順或者投清的文官。
這些人能力有,可是節操有限,身上幾乎都不乾淨。
陳名夏就是投降李自成後,南下被定為逆臣,才轉投高義歡,他身邊自然聚集了不少這樣的人。
結黨總是有個目的,不是為權,就是為錢,所以才叫結黨營私。
這些人聚集為北黨,有的為權,有的為錢,身上並不怎麼幹淨。
因此黃宗羲要找他們的問題並不難,很快北黨主要幹員馮銓殺!方大猷殺!宋權殺!王永吉殺!王鐸殺!時敏殺!就連被趕回家的劉余謨,也被追回來,改判殺!
這其中馮銓算是比較倒霉的,他早年是閹黨,崇禎初年被罷官,清軍入關後這個老不休一把年紀了居然還降清,高義歡攻擊北京時,他又投降了大魏,本來也還算老實,並未依附陳名夏,可黃宗羲記恨他的閹黨身份,也給他整了個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