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大魏朝廷在長安,六部加上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門,總計八百餘名官員,有近一百五十人被牽扯入北黨案,被殺十餘人,剩下不是罷官,就是入獄,朝廷官員將近空了四分之一。
就在黃宗羲等人準備加把勁,繼續追擊,把朝中北黨一網打盡時,陳貞慧卻上了份奏摺,彈劾勛貴借戰事不利,侵吞江南商賈資產。
高義歡立時震怒,令黃宗羲調查,從嚴審理。
大魏國勛貴勢力強大,黃宗羲本來只是想搞垮北黨,然後藉機提拔南黨官員上位,穩固戰果,並沒有打算立刻對勛貴出手。
這樣一來,會樹敵太多,不利於南黨,可陳貞慧的奏疏,卻使得他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計劃。
陳貞慧與劉湘客同科,是大魏朝開朝科舉時的探花,他是江南四公子之一,本來是點他為狀元,可是當時為了安撫關中和湖廣的士子,只給了個探花。
嚴格來說,陳貞慧雖是江南人,與黃宗義等人也有往來,但是他並不是南黨成員,而是不結黨的那一批官員。
可是勛貴們卻不那麼看,他們見黃宗義清除北黨,早就繃緊了神經,奏摺一出,自然認為是南黨要對付他們。
戰火被點燃,黃宗羲等南黨官員,只能抖擻精神,轉頭彈劾勛貴,結交大臣,謀取私利,意圖不軌。
此時大魏皇帝高義歡,卻冷眼旁觀着這一切。
黃宗羲認為皇帝最痛恨的就是結黨,所以設計讓北黨暴露在皇帝面前,堅定皇帝除掉北黨的決心。
陳名夏倒台,北黨在他的清除下,幾乎土崩瓦解,他以為他成功了,但實際上,他卻並非北黨案的最終勝利者。
陳名夏結黨之大,確實讓高義歡震驚,感到不寒而立,從而下定了決心,將北黨清除,整肅大魏吏治,但是黃宗羲的計謀和把戲,高義歡一眼就看穿了,他之所以配合,是因為這對高義歡而言,是一個難得機會。
他需要有人出來,為他背鍋,而當他達到目的後,就可以用這個背鍋人,來平息朝野的憤怒。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