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雖然被冠以溪名,可實是一條大河。村中的農田灌溉和日常飲水,都靠着它來解決。可以說,明溪實是大李村的生命之河。
而賴以這條大河,多年來,沿途附近村子的收成大都不錯。故而,在倉廩豐滿後,明溪附近的村莊求學之風日盛。在聖人教化下,大李村內,民心也大都不錯。
可是,對於年僅八歲的李中明一家來說,這幾年的家道卻是愈來愈下。近年來,李家經歷了李父去世,小中明又得了一場大病,幸得李母求醫問藥,日夜照顧,才漸漸痊癒。
在這連番遭遇下,李家錢財花費日多,積蓄也就日顯淺薄了。可是,李母為了李中明的成長依舊捨得花費錢財供其讀書。為了支撐李中明的學業,李母不得不將上好的田畝都租種出去,還日夜不休的紡線織布來補貼家用,這才使得小中明上得起學。
雖然李忠明看着貧困的家庭和憂愁不已的母親,也提到過放棄讀書,在家稼種務農,可是卻遭到了母親劉氏嚴詞拒絕,還訓斥小中明胡思亂想。
最後,李母還是積攢夠了束脩後,便讓之前在家自學的李中明入讀於鄰村的朱夫子塾下。
「母親,我回來了「,只見李中明小小一個少年,背着一個小小的書箱,邁步進門,回到家中。熟練的將背上的書箱放在原處,便來到母親劉氏面前,行禮問安。
「明兒,回來了,今日進學如何,老師講習的,是否記下?「,只見劉氏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計,對着兒子的學習仔仔細細的詢問着。
面對着母親殷切的面容,又聽着親切細緻的詢問。小中明沒有一點兒不耐煩,反而認認真真的回答着母親的提問。
聽着兒子細緻的回答,看着兒子日漸長大的面容,李母腦海中不禁回憶起,先夫逝世前對,對自己誠摯的交待,請自己能夠好好教養兒子,供養孩子識字讀書。
雖然李父並不沒有取得任何功名,甚至連縣學也未參加過,僅僅是年幼時,受學於村中一老夫子門下。可即便如此,也開闊了李夫的眼界,後來受限於自身天資和家中貧寒,沒有繼續讀下去。
正是靠着這學習到的知識,李父不僅能很好操持家中的田地,還能很好處理村中的鄰里糾紛,使其和睦,所以靠着勤勞和公正,李父在村中很有威望。
所以,在家中積蓄日豐後,李父心中對於供養讀書人的期望一直不敢或忘。
尤其是在李母有孕時,夫妻竟然雙雙夢到有一持書騎羊的兒童從天而降,投懷而來。被夢驚醒後,夫妻相互講述時,竟然完全相同,一模一樣。
不久後,小中明出生,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神異,可李父還是自幼便開始教小中明識文斷字。
可是李母卻知道,自己的兒子自小沉靜,李父教授的東西,即使不能一時學會記得,但也能耐下脾性默默自學,這股恬靜之氣即使是丈夫也是沒有的。
將記憶慢慢收回,劉氏問完了問題,便讓兒子去溫習課業去了。來到廚房,生火、做飯,看到快要乾涸的米缸,又想起兒子之後的束脩,盤算了家中的存錢,不由得決定每日的織布時間還要再加上一個時辰。
當夜色漸起,黑夜來臨,結束了晚飯後,母子二人為了節省燈油,早早滅了燈火。這時,李母繼續織布,小中明則書經背字吟誦。
隨着機杼聲和誦經聲的延續,夜也漸漸深了起來。
「明兒,今日練習就到這裏吧,明天還要進學,就寢睡覺吧「,李母勸慰道。
「好的,母親,你已經勞累一整天了,也早早休息吧」,小中明也勸着劉氏。
「好的,好的」,劉氏連忙應和着,不過還是說,「我再多織一會兒就結束了,你先睡吧。」
知道勸不動母親,小中明只得自己先早早休息,等會再以有機杼聲,自己睡不着的原因,再來規勸母親。
退下衣衫,躺在床上,在腦海中將白日裏,先生講習的內容完完全全的過了幾遍後,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