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忌巡視完還在建造過程中的上郡的直道、馳道以及長城後,又專門來到吳陽武疇的遺址上,祭祀黃帝!
吳陽是什麼地方?
延安!
此地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東隔大河與魏地的臨汾、呂梁相望,西鄰慶陽,在歷史上有「三秦鎖鑰,五路襟喉」之稱。
據說黃帝死後,屍體被被埋葬在了吳陽的橋山。
不過,這個時候並不是「黃帝陵」,而是「吳陽武疇」……
「畤」是指華夏古代帝王專門用來祭祀天神上帝的地方,指神到此止的意思。
在殷商時代,「畤」就被廢除了。
不過,之前秦人又開始建「畤」和在「疇」的祭祀活動。
話說秦襄公成為諸侯後,認為秦氏能夠從一個馬官到顯場成世的諸侯,除了自身牧馬的功勞外,還有天帝神靈的保佑。
為了感謝神,他決定彷效古帝王們建「畤」以祭祀。
於是,秦襄公在封地南部建「西畤」以祀白帝(少昊)。
秦文公繼位後的第三年,他通過占卜,遷都於汧渭,第十年也彷照秦襄公在都地東北建「鄜畤」,也祀白帝。
秦宣公的時候,在渭南建了「密畤」,從祀青帝……
「做人,不能數祖忘典。」
「寡人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祀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
橋山的山麓之下,慶忌看着在場的大臣們,語重心長的道:「王帝之尊屬黃帝,可先輩們建的『畤』多是祀白帝的,應該建祀黃帝的『畤』。」
「吳啟。」
「兒臣在!」
「你為上郡郡守,當在遠古黃帝建的吳陽武畤廢址上建上疇以祀黃帝,再建了下畤以祀白帝。另外,再建造一座軒轅廟,供後人祭祀黃帝。」
「諾!」
公子啟當即答應下來。
慶忌這是幹了歷史上秦靈公幹的事情。
現在,秦國都已經被慶忌覆滅了,哪裏有秦靈公什麼事情?
黃帝是華夏的始祖,慶忌尊敬他,所以祭祀一下,為他修繕陵墓,供世人以及後來者瞻仰,也是應該的。
黃帝聯合炎帝打敗蚩尤後,由華族部落聯盟首領成為天下共主,使華夏民族由蠻荒時代跨入了文明時代。
黃帝的豐功偉績理所當然地受到後世的敬仰和崇拜。
所以,黃帝死後,人們為了表達對這位人文初祖的懷念之情,便在橋山起冢為陵,立廟祭祀。
在黃帝死後的幾千年裏,歷代祭祀黃帝的活動從未中斷。
從虞、夏、商、周到秦、漢、隋、唐、宋、元、明、清。
除了有的時段將黃帝同時作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無一例外地將黃帝作為祖先祭祀……
「大王。」
御史中丞伯噽一臉諂媚的神色,站了出來道:「臣以為,可改吳陽上疇為陵,曰『黃帝陵』。大王可規定,從今往後,凡吳王之的墳墓一律稱作『陵』,大臣或一般庶民墳稱作『墓』。」
「吳王陵旁必設廟。」
「……」
這合適嗎?
伯噽這分明將慶忌,以及吳國的後繼之君抬高到了跟黃帝一樣的地位。
當然,後人要是不承認,陵墓修得再奢華,再大氣磅礴,沒有人祭祀的話,一樣是不可能跟黃帝相提並論的。
「臣附議!」
群臣都表示認同。
「善。」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祭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慶忌於是又在群臣的陪同下,遊覽了一下橋山,頓感心曠神怡。
沮河由西向東呈u形繞橋山而過,站在山上朝下看,東邊有河,西邊亦有河,就像水從山底穿過,故此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