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小丑》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之後,還是引起了不小的「混亂」,只能說,這個社會永遠比想像的更加魔幻。
這也是為什麼李易之前不想拍這部電影的原因所在,因為「小丑」真的會影響到現實,雖然只是一小部分人,但是卻也足夠造成不好的影響了。
當然,因為只是在威尼斯電影節期間放映,還沒有正式全球上映,所以,目前來說倒是還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問題。
但是《小丑》已經出圈了,電影節排着隊買票的隊伍貫穿了整個電影節期間。
而關於《小丑》的更多解讀也躍然網絡之上。
甚至有人開始摳細節。
特別是國內的影評人們,比起國外這些影評人們,他們真的沒有任何劇透的壓力,無他,因為這部電影,註定不可能在國內上映的。
所以,真就無所謂了。
劉飛作為李易的鐵杆擁躉,這一次他卻沒有打算規規矩矩地寫影評,因為這部電影,有太多太多人解讀了。
所以,他選擇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當然,他的文章,針對的,面向的觀眾也是來自國內。
「最初的時候,也寫了一點,但是後來看到了國外這邊的很多大佬們的解讀,突然覺得,沒必要了,所以,我想了一下是否現在做劇透解讀,但因為國內目前沒有上映本片的計劃(我估計也上不了),所以我也不等了。只能打個劇透警告。
之所以決定寫這個解讀,主要是因為我第二次看本片後,發現了更多細節。而且發現一些觀眾回來的反饋,說本片劇情簡單,俗套,我就知道,他們也跟我第一次看時一樣,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換句話說,沒看懂編導的心思。
再看一次,我發現,這部電影其實真的是有很多很多的細節的,它故意設下很多圈套,讓你分不清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假的。在很多人控訴最後那場眾人簇擁小丑的戲份有煽動性時,你真的確定,那場戲是真實發生的嗎?
其實,在電影節上,有媒體記者採訪李易導演的時候,也問過這個問題,記得他就開玩笑地說:「我聽到了很多人對這部電影的不同解讀,有人說,整個都是小丑腦中的幻想,都不是真實發生的。我希望大家都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解讀。」我想李易導演其實自己在拍攝的時候未必真的有一個結論性的內容,確定哪個是真實的,哪個是虛幻的想像,也許他的目的就是讓大家討論。
但是,必須要肯定的是,這部電影並非看上去那麼簡單,值得進一步的探討。有些內容,片中有明確交代是假的。也有些內容,片中看似說是假的,但又做了其他暗示,似乎轉折之外又有轉折。
那麼第一個問題,也是電影節期間被討論的最多的疑問。
托馬斯韋恩和曾經的女僕佩妮究竟是不是亞瑟的親生父母?
片中有提到他的母親堅持說是,而且還說,當初被托馬斯韋恩逼迫簽了保密協議,韋恩始終不承認,還謊稱是她有病且領養了亞瑟。雖然亞瑟的確是去那個精神病中心拿到了母親的報告,上面也說,他是被他母親領養的。但真的如此嗎?一切看起來更像是托馬斯韋恩安排好的報告,並告訴亞瑟去那個醫院查看。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我是不是太陰謀論了?但是這也是一種可能不是嗎?
其實不是沒有證據的,說起來,對導演恨的牙痒痒,又忍不住佩服的地方就在於此。
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在他殺害了母親之後,他找到一張母親年輕時的照片,背面寫着「你的笑容很美麗,.」。也就是托馬斯韋恩給他母親寫的曖昧話語。如果精神病院的報告是真的,這個細節被安排在這裏,就變得多餘和沒有必要了。所以我覺得,既然要放入這個細節,反而說明,也許他母親說的是事實。
我們不能忘記,托馬斯韋恩是一個有權有勢的人,他完全可以偽造醫生的證書,及亞瑟被領養的證書,並強調是佩妮有精神疾病,大家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