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5章 近代華夏物理學史的三兩事兒(本章  走進不科學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第445章 近代華夏物理學史的三兩事兒(本章科普較多,建議謹慎訂閱)

    「.」

    直播現場。

    看着台下持續了足足有一分鐘的掌聲。

    潘院士臉色雖然依舊保持着平靜。

    但他的後槽牙卻已然死死的咬住了唇腔內壁,雙手亦是緊緊的握住了發言台的邊緣。

    而台下周紹平、趙政國等人的眼中,更是早就噙滿了一層水霧。

    作為新華夏的二代、三代物理人。

    他們為了這一天,等的實在是太久太久了

    在2022年。

    靠着許多諸如《大國重工》《工業霸主》《材料帝國》之流的工業類網文,不少人多多少少了解了華夏早期的工業史。

    一提及那個年代。

    許多人的腦海中都會冒出血淚、悲壯、勵志之類的印象。

    雖然大多人對那個行業的了解依舊不是很深,但多少也算有了相關概念,知道那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不過鮮少有人了解的是。

    華夏的物理學史,甚至要比工業史更加悲壯。

    不同於工業圈的奠基人眾多,近代華夏物理學史的奠基人有且只有三位。

    分別是葉企孫、吳有訓以及趙忠堯院士。

    其中葉企孫先生比較敏感,此處便不做贅述。

    吳有訓院士則是1897年生人,1922年1月到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學,1923年遇到了恩師阿瑟-康普頓。


    吳有訓院士在確立康普頓散射圖像過程中,曾經做出過非常重大的貢獻——他花了數個月的時間,獨立測量多種散射體的x射線散射,從而否決了三次輻射假說。

    接着在1925年初。

    康普頓正式宣佈關於x射線散射光譜的實驗結果。

    當時哈佛大學著名的物理實驗學家布里基曼教授,親手多次做有關「康普頓效應」的實驗,未能得出預期的結果,於是引起了不少國際物理學家對「康普頓效應」的懷疑。

    後來依舊是吳有訓院士,協助康普頓對十五種元素散射進行了公開測試,才將這個成果得以實錘。

    正是憑着這個成果,康普頓才在1927年獲得了諾獎。

    康普頓在1926年初版的《x射線的理論及實驗》一書中,對吳有訓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他還把吳有訓的一張被15種元素所散射的x射線光譜圖,以及他自己的以石墨所散射的x射線光譜圖並列,作為證實其理論的主要依據。(原圖在聖路易斯大學網上圖書館有掃描版)

    因此在1950年之前,國際上普遍將康普頓效應稱為康普頓-吳有訓效應。

    但在吳有訓院士回國參加了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參與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建設後。

    康普頓-吳有訓效應就和外網的坎爺一樣,瞬間的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康普頓效應,即便康普頓本人提出過多次抗議依舊沒用。

    在回國後。

    吳有訓院士在1956年正式制定科研遠景規劃,凝鍊了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計算和統計數學、航空力學等多個重大項目,屬於真正的『國師』。

    在學生方面,赫赫有名的偉長先生,便是他的門生。

    另外還培育出了馮端、胡宏紋、王竹溪、葛庭燧、彭桓武、余瑞璜、黃昆等諸多二代院士,屬於標準的奠基人概念。

    現如今國內還有一個物理學獎項,名字就叫做吳有訓獎。

    不過吳有訓院士雖然功勳赫赫,但他相對側重的是方針的制定和研究。

    若論設備研製和落實,就必須提到另外一人。

    也就是三大奠基人中的最後一位,趙忠堯院士。

    趙忠堯院士是1902年生人,大學時在加州理工學院讀書



第445章 近代華夏物理學史的三兩事兒(本章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相關:  異世界征服手冊    遮天:從吞天魔罐開始  凌天劍帝  小生真不是書呆子  我的景區爆火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同類最熱
搜"走進不科學"
360搜"走進不科學"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