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提及過。
國內的兩院院士加起來一共有一千七百多人,涵蓋的領域非常廣闊。
因此即便是徐雲這樣的業內從業者,也認不全每個院士的容貌。
像當初暗物質發佈會的接機現場。
即便是徐雲和陸朝陽加在一起,都有很多院士認不出身份。
但另一方面。
這些「認不出」的院士基本上都是比較年輕的新晉院士。
例如2023年都還是五十多六十歲的那種。
對於年紀超過八十歲、職稱定義是「資深院士」的大老,徐雲大多數還是能認出來的。
畢竟這類院士的名氣基本都不低。
如果年紀再往前推一些,縮小到華夏前幾批的學部委員。
那他們身份的識別度就更高了。
就像此時此刻。
即便有些大老的容貌還很年輕,徐雲卻依舊認出了他們的真實身份。
比如不遠處那位站在一處帳篷邊,正在翻閱着一份報告或者名單的男子。
此人長着一副國字臉,嘴角不自覺微微抿起,眼睛不大但黑色的童仁佔比卻很大。
其赫然便是後世鼎鼎大名的孫俊人院士。
他是華夏知名的電子信息專家,pla通信學院的雷達工程系便是由孫俊人院士親手組建的。
還有站在孫俊人身邊不遠處的一名男子。
此人年紀大概三十出頭,五官端正,鼻樑英挺,面容極其俊秀,頗有幾分普朗克年輕時的風采。
他便是保錚院士,後世的名氣甚至要比孫俊人院士更大一些。
保錚被稱之為華夏雷達界的『裁判長』,西電雷達系的驕傲,也是西電的老校長。
後世保錚這一系在華夏雷達界中可謂是舉足輕重,華夏不少雷達都出自這一系之手。
在國內雷達專業「一窮二白」的情況下。
他幾乎參與了雷達專業全部課程的教學或輔導工作,並涉獵信息論、網絡理論等新知識。
編成了《雷達指示設備》《脈衝技術》等教材。
國內第一台微波氣象雷達也出自保錚之手。
另外他還發明了埋地電力電纜故障測定的「衝擊閃絡法」,解決了供電部門的一大難題。
當然了。
這年頭的保錚還比較年輕,遠遠沒有達到將來的高度。
因此此時保錚只是站在一位禿着前額、鼻翼碩大,法令紋極其明顯的小老頭身邊打着下手。
說來也巧。
此人徐雲也恰好認識。
因為對方可是華夏首批工程院院士,西電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主要創始人羅沛霖老爺子。
羅沛霖老爺子還指導了我國第一部超遠程雷達和第一代系列計算機啟動研製工作,屬於真正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另外徐雲還見到了畢德顯、肖國鎮等幾位牛人。
他們有些現如今已經是學部委員——也就是後來的院士。
有些則還是大老青春版,尚待版本更新或者龍場悟道。
另外還有一些徐雲不認識但看起來就很牛牛的專家,多半也都是徐雲聽過名字但對不上身份的大神——畢竟現在和後世終究還是相差數十年,有些大老的容貌變化還是很大的。
當徐雲等人抵達瞭望塔的時候。
這些大老大多都在聚精會神的忙着自己的工作。
有些在測量各種數據。
有些在校正和搬運儀器。
有些則在揮着鋤頭開鑿地基——之前便說過,瞭望塔其實並不是完美的雷達安置點。
加之此時往來的工作人員很多,因此老郭等人的出現並沒有引起多少關注。
即便有人注意到了老郭幾人的身影,也只是匆匆一掃便收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