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1+1等於幾這個問題。
很多人在想到答案2的同時。
腦海中可能還會冒出一個詞兒:
哥德巴赫猜想。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1+1=2和哥德巴赫猜想是一個東西。
但實際上呢
這個說法同樣是一個傳播度很廣很廣的誤解。
1+1=2是一個公理,不需要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並不是為了證明1+1等於一個數字2這麼簡單。
哥德巴赫猜想的真實意義是: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用2表示)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用1表示)的和。
比如12=7+5。
當時說陳景潤證明了1+2,是指他證明了一個足夠大的偶數,可以表示成或者兩個質數的和。
或者一個質數(用1表示)加上兩個質數的積(用2表示)。
比如100=23+7x11。
徐雲上輩子認識一個數學系專業的朋友,他曾經不止一次的和徐雲吐槽過這事兒。
每次在聽到哥德巴赫猜想是為了單純證明1+1=2的時候,他都有些血壓飆升。
他經常忍不住會去給別人解釋一大通1+1=2是定理的真相,很多時候對方還聽不懂,着實令人頭大上面的那個頭。
最早提到的1+1=2的文獻是關於陳景潤的紀實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大約是剛剛改x開放時出版的。
這部作品在紀實文學界很有名氣,聞名程度不亞於《誰是最可愛的人》。
當時陳景潤先生在接受採訪時想在與公眾交流的時候通俗一點,所以採用了一個類比的手法。
結果沒想到。
那位記者對於數學不了解,只聽進去了一個1+1=2。
從而出現了這個可能是建國以來傳播度最廣的一次誤解。
當然了。
這種誤解和那些公知洗腦不太一樣,屬於行業的壁壘問題,倒沒多少惡意。
視線再回歸原處。
因此在看到威廉·惠威爾給出的這張試卷後,徐雲壓根就沒考慮這是要讓他去證明哥猜。
而是立刻寫下了數字2。
十五分鐘後。
徐雲上交了試卷。
又過了幾分鐘。
威廉·惠威爾龍飛鳳舞的在試卷上寫下了一個數字:
100。
見此情形。
徐雲的表情毫無波動,甚至有些想掀桌子(╯`□′)╯~╧╧。
開玩笑。
整道試卷最難的一題就是44x12等於多少,這份試卷讓鮮為人同學來做都能滿分好伐?
只能說威廉·惠威爾這種搞哲學的人心太髒了。
明明不捨得放走小牛的親筆信,還偏偏裝成了一副很有底線的模樣,硬生生的把他給唬住了。
隨後威廉·惠威爾放下手中的鋼筆,主動站起身,像徐雲伸出手:
「羅峰同學,我代表三一學院歡迎你的到來。」
徐雲也連忙調整好心態,和他輕輕一握:
「今後還請您多多關照,惠威爾先生。」
威廉·惠威爾朝他點點頭,取出個盒子將信件暫時封裝了起來,隨後陷入了沉思。
他在想該如何安排徐雲。
首先,校董那邊的問題倒是不大。
小牛不僅是三一學院的聖人,還是整個劍橋大學最出名的先賢,自己的做法哪怕是阿爾伯特親王也不會太過苛責。
但其次的教授人選,卻是個令他有些頭疼的環節。
因為徐雲報考的是研究生。
研究生與本科生不同,除了大眾課堂的授課之外,還有必須要選擇一位學術上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