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的隊伍在「商丘」西北方向六十里碰上了荀國的隊伍。
當然不是雙方事先不知道對方情況下的遭遇。
呂武有騎兵作為先導,而騎兵會外出三十里到處活動,人數少或許不覺得是異常,發現大隊肯定會及時進行匯報。
一直到雙方進入互相可視視野範圍內之後,荀國那邊的隊伍才有點反應,是不是能推測荀人之前並不知道漢國這支隊伍的存在?
「彘裘尋我,我納之,分封於『柯』。」中行吳對呂武說道。
他們能在一塊聊天,當然是因為漢國與荀國的隊伍進行了合流。
現在其它的東西很難看得出來,態度上中行吳對呂武表現得一如往常那般恭敬。
呂武帶着一萬常備軍和兩萬騎兵南下。
中行吳則是帶着兩個「師」南下。
從這裏其實能看出一些東西,不是說呂武沒有安全感或怕死,也不是中行吳膽子大,其實就是漢國面對的外部威脅不強,荀國受於齊國的壓力無法讓中行吳帶更多的軍隊南下沿途護衛。
南下的荀軍,以呂武來看質量只能說一般般,只說明荀軍精銳被中行吳留在國內了。
呂武輕聲說道:「如此,以後再無彘裘,世間再添一柯裘。」
以習俗和規則來算,事情就是那麼一回事。
中行吳一臉的無奈,說道:「我本意勸裘往楚,奈何?」
這是擔憂收留彘裘會讓士匄有什麼負面想法?
還是說,以前晉國的貴族習慣於逃亡楚國,不應該打破這個老傳統?
他們結伴而行,差不多抵達「商丘」時,漢國這邊有騎兵來報,說是後方發現了范國的大隊。
沒意外就是士匄南來,應該還是刻意加快了趕路的速度。
「范國風波驟停,想來必使天子、諸侯失望?」中行吳這是在試探呂武有什麼想法。
儘管情報來得有些慢,呂武還是搞清楚了范國這一場風波的大概。
根據情報顯示,士匄是得到了宗親士弱和劉明的全力支持。其中士弱的出力最多,不斷遊說裘氏的一些實權人物,才將裘氏從內部瓦解。
說來說去,其實還是彘裘能力不行,並且極度缺乏人格魅力,要不然怎麼都能掙扎一下的。
呂武沒有回應中行吳,目光打量着前方的「商丘」。
一直以為自己是老大的士匄做出一些違背諾言的話,其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倒是一直以呂武小弟自居的中行吳玩了嘴巴上一套,實際行動又是另一套,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挺會玩的。
士匄和中行吳的所作所為並沒有傷了呂武的心。
以前都在晉國當「卿」就是那麼一回事,有了各自的國家之後,訴求方面的分歧只會更大,真的相信會嚴守承諾才是傻呀。
三人之中的呂武最為愜意,能玩得更明白一些,為得也是佔道義上的優勢,並不是真的打算遵守承諾。
所以了,一再發生那麼多的事情,呂武跟中行吳見了面,一句責問都沒有。
何必呢?保持互相之間的體面,選擇各自的需要,蠻好的。
這一次呂武怎麼沒有插手范國,比如說幫着彘裘奪權、奪位或立國,反正就是把范國搞得亂七八糟?不是不想去做,是做了對漢國沒有好處。
短期之內漢國沒有橫掃天下的實力,不但兵力不足,後勤供應也難以維持。
再則說了,呂武深知漢氏子姓的根基也還不夠穩,花十來年時間將漢川渠修好,也儲備了足夠多能做事的官員,到那時才是呂武奮力東出的時間。
所以,當前階段漢國需要蟄伏,必然會酌情支援范國,連帶對荀國的支持也會根據實際情況考量。
「漢侯、荀伯,使我好趕。」士匄看着一副精神氣爽的模樣。
士匄幾乎沒有花什麼大家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