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郤氏滿門的狠辣。
「南下之軍已擊敗鄭國,大軍合圍『新鄭』,又聞楚君命令伊子重率軍北上救援鄭國。」呂武覺得不但欒書一時半會回不來,國君很快也要南下。
這樣就搞得范氏很鬱悶了。
士燮已經死了將近一個月,卻是因為太多的原因沒有下葬。
按照過往的禮節,范氏需要等應該前往致哀的人都過去,才會在一些人的見證下,將士燮下葬。
現在已經等了一個月,可能還會再繼續等下去。
呂武琢磨着,哪怕士燮的遺體被冰凍起來,又能放多久?
因為楚國再次出兵,南下的大軍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歸師,不知道範氏會進行什麼樣的抉擇。
不管是以哪種情況,葬禮拖得太久終歸不是一件什么正常的事情。
再來是,范氏的葬禮一天沒有結束,除非欒書捨得下血本,要不中軍就要一直是半殘廢的狀態。
這種半殘廢是指范氏無法出兵,導致中軍一直未能滿編。
魏相就是因為這個才說士燮死得正是時候。
士燮一死,范氏陷入停擺,不管范氏之前跟哪一家有什麼協議,除非能再續盟約,要不然都不會再算數。
這樣一來,等於范氏從國內的亂局漩渦中掙脫了出去。
另外,士匄有充分的理由在至少一年內不納賦,也就不用參與任何征戰。
功勞什麼的對范氏其實已經不太重要,他們已經過了需要用功勞來上進的階級,只要家族實力不是太受損,好幾代人能夠躺在先輩的功勞簿上過日子。
他們正聊着,魏頡來了。
「君上命上軍集結,先往哀悼範文子,再南下增援元帥。」魏頡如此說道。
範文子?
魏相問道:「中軍佐諡號已定?」
這真是一個好諡號啊!
還是前所未有好的那種。
諡號有很多的種類,「文」與「武」卻是最好的。
用「文」代表的是有經天緯地之才,或者起碼勤奮好學。
已故的士燮在軍事上的沒有太過亮眼的成就,其實國內的治理也輪不到。
能有「文」這個諡號,已經是極好了。
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其實「武」的諡號才代表着最高成就。
諡號為「武」所代表的是,有着開疆拓土或者平定禍亂的巨大功業。
魏相說道:「君上……有拉攏范氏之心,卻難以左右眾『卿』。」
不能說士燮在軍事上完全沒有成就,只要願意肯定,其實是能給個「武」的諡號。
而諡號既是給往生者的最大榮譽,又何嘗不是一個家族的資本?
要是士燮的諡號為「武」,范氏必然十分高興,甚至家族的發展策略都會出現改變。
可惜的是,士燮在軍事上的成就不夠閃耀,國君又沒有真正的決策權。
呂武說道:「我等隨同君上前往悼念罷。」
至於說出征?
下軍沒有得到集結的命令。
欒書已經南下。
這一次國君,上軍將郤錡和上軍佐中行偃,都會南下。
加上新軍將郤犨和新軍佐郤至早就在南方。
沒有出征的下軍將韓厥將擔負起看顧國內的重任,下軍佐智罃則是擔任副手。
來到范氏封地時,能夠看到隨處素縞。
只是,很難從黎庶臉上看到什麼哀傷。
事實也是這樣,再大的悲傷都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變淡,何況真正感到悲傷的也就那些直系親族。
這年頭的黎庶很難從貴族那裏獲得好處,平時不被過份剝削就算不錯了。
希望黎庶能有哀色?
那得是士燮在世時施恩甚重。
大軍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