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箭,一點作用都沒有!
吐蕃眾將領咬牙忍受着沉重的傷亡,繼續猛攻不止。
他們也沒指望能夠正面戰翻唐軍,只是以弓騎兵不斷衝擊,一觸即走,幾乎無窮無盡的吐蕃騎兵朝着他們咆哮而來。
這種虛張聲勢的進攻方式,或許可以嚇倒普通的唐軍部隊,古代軍隊顯然不會有更強的心理素質,不怕反而不正常了。
但是,河源軍士兵是楊天保採取後世職業軍隊訓練的職業化部隊,不用承擔屯田的工作,全脫產訓練,採取日復一日,不停的訓練。他們雖然訓練時間只有兩個多月,事實上這兩個多月的訓練,比普通的唐軍府兵訓練一年甚至兩年訓練更多。
府兵其實是半職業化的軍隊,春耕期間要種田,平時要護理莊稼,收穫的季節還要收穫,農民有多忙,他們就有多忙。當然,府兵都是良家子,其實大都是可以脫產的,不過規定是這樣。
一年時間純粹訓練能有兩個月時間就不錯了。反觀河源軍將士,他們每天都是從早訓練到晚,特別是衝鋒的時候,他們早已習慣了面對箭雨。
河源軍將士在訓練的時候,可是採取拆掉箭鏃的弩箭,雖然不能射穿鎧甲,可是射得吐血是常有的事。
在對射過程中,唐軍佔據着射程和破甲威力的優勢,也幸虧唐軍面對的是裝備更差的吐蕃軍隊,如果一模一樣裝備的部隊,恐怕傷亡會成倍增加。
不過,這種無休無止的戰鬥中,唐軍與吐蕃軍隊的交換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三,或者說一比四。
儘管交換懸殊,但是唐軍的兵馬太少,四萬餘騎兵,不足五萬人。而吐蕃軍隊多達三十萬,哪怕五比一,最終勝利的肯定是吐蕃人。
隨着交戰時間的持續,雙方將領都快瘋了。
唐軍將士在短短半個時辰中遭受了四五千人的傷亡,而吐蕃軍隊倒下將近兩萬人馬。特別是在如此騎兵作戰,只要墜落戰馬,肯定有死無生。
終於,楊天保琢磨出味道了。他發現吐蕃軍隊是想耗盡唐軍的弩箭。
事實上,唐軍出戰,一般情況下會備箭兩壺,一萬兩千五百餘弩手,備箭絕對不會超過五十萬隻。
這就像後世的子彈,理論上一顆子彈足以打死一個敵人。關鍵的問題是,以二戰期間德軍為例,他們一共共消耗子彈二百一十億發,共消滅九百萬敵人。
【蘇聯軍人9265萬(其中300萬戰俘死於集中營,需排除),美國犧牲425萬(大部分死於太平洋戰場,歐洲戰場約15萬),英國犧牲516萬,波蘭犧牲650萬(含450萬猶太人,死於集中營,需排除)】,計算式為21000000000/9000000=233333發/人。
事實上德軍之強,舉世罕見。德軍尚且如此,其他軍隊更別提了。但是在局部戰爭中,打出幾十發子彈比一,不足為奇,在狙擊手作戰之中,一發子彈帶走一個敵人也不足為奇。
仗打到現在,唐軍的弩機射出的箭矢至少有四五十萬隻,一旦失去弩機,吐蕃的勝機就可以出現了。
楊天保發現這個問題,臉都笑得扭曲了。
這次騎兵出擊作戰,騎兵弩手共計一萬兩千五百人沒錯,人人攜帶兩壺箭也沒錯,關鍵是唐軍攜帶了補給的。特別是隊伍中間,那兩三百輛四輪馬車,超過三分之二是裝載的備用弩箭,數量不是太多,哪怕十箭射死一個人,也足以讓吐蕃軍隊死上一輪。
沒錯,唐軍攜帶的弩箭是三百萬隻,目前為止,耗費弩箭不足七分之一,吐蕃人想耗盡唐軍的弩箭,想法有些天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