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廷的情報中,魏軍騎兵只有四五千人,而這點兵力是不可能對清軍構成威脅的。
因此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肯定是相當安全的,誰也沒有想到,魏軍會收編關寧軍,將馬軍擴充到三萬人。
雖說滿清的騎兵依然遠遠多於魏國,而且戰力相當強大,但是在河套地區,滿清卻沒有駐防八旗兵。
此時河套地區,主要是鄂爾多廝、土默特等蒙古部落活動,成年的壯丁,大概兩萬多人,但他們不是滿清的精銳,而是蒙古的牧民,加上分散各地,與魏軍的力量對比,便處於弱勢的地位。
這次魏軍共計出動六營兵,約兩萬人馬,分成三股,每股兩營兵,出塞掃蕩河套。
關寧軍拿不下八旗,對付這些蒙古牧民,還是沒有問題的。
戰場上,魏軍火銃霹靂般,「砰砰砰」直響,彈丸呼嘯而出,以肉眼難以捕捉的速度射向了蒙古騎兵。
彈丸打在他們身上,輕易撕開他們身上的襖子,騰起團團的血霧,沖在最前面的馬軍應聲而倒,戰馬騰空而起,甩掉騎兵,重重砸在地上,騎兵翻滾着,戰馬悲鳴着,騰起一片黃塵。
一瞬間,在大隊騎兵之前,負責引誘魏軍放銃的一百多名騎兵,就倒了一大半。
可是後面的騎兵,卻並沒有因此而輕鬆一些,魏軍第二排銃手開火,蒙古騎兵繼續墜馬摔倒。
在後面觀戰的額磷臣,以及巴布等人,都已經驚呆了。
以往的戰爭中,面對結陣的明朝步軍,蒙古騎兵在攻擊時,會在大隊騎兵之前,派出百餘人的游騎,當着百餘人的騎兵,衝進步軍陣線時,步軍會因為緊張,火銃開始走火,一次性打出全部的火銃。
這樣一來,前面的騎兵,騙走了步陣中絕大多數火銃,等後面的騎兵衝上來時,大部分火銃還在重新裝填,便給了他們用箭雨覆蓋步陣的機會。
可是今天他們遇見了訓練有素的魏軍,排槍陣輪流發射,絕對不會出現一次性打完所有火銃的問題。
魏軍一排火銃發完,銃手們動作整齊劃一,持銃後退,急忙倒藥裝填,後一排的士卒則抬銃向前,魏軍士卒面對數千騎馬軍蜂擁而來的陣勢,他們不慌不亂,堅守崗位,各忠其職,可以說是精銳之師了。
魏軍銃手平舉自生火銃,抬銃瞄準,眼睛中暴射出凌厲的精光。
「砰砰砰」千銃齊發,彈丸而帶起的氣浪,如一股勁風拂過蒙古馬軍,騎兵中彈落馬者比比皆是。
蒙古馬軍還沒接近魏軍陣線,就傷亡慘重,在六七十步外,便連連墜馬。
這哪裏是騎射襲擾,分明和送死沒什麼區別。
蒙古馬軍在硝煙中奔馳,付出極大的傷亡,終於抵近魏軍陣線三十步內,馬軍透過瀰漫的硝煙,看清煙霧中斜刺的長槍,頓時慌忙鬆開弓弦,向魏軍步陣拋射一片箭雨。
一名蒙古騎兵,放出一箭,心中鬆了口氣,忙一拔馬韁,想要趕緊脫離,身後卻一聲銃響,彈丸擊中他的後背,騰起一團血霧,戰馬奔馳,他的身體卻墜落下來,重重的砸在地上。
雖然漠北蒙古與漠南蒙古關係並不和睦,但是巴布也看不下去了,沉聲勸道:「王爺,我看還是算了!」
算了?這話刺痛了額磷臣,什麼叫算呢?你這是看不起我鄂爾多斯部的勇士嗎?
可是眼前的事實,額磷臣又不得不承認,蒙古輕騎手中的騎弓,破甲距離在三十步左右,而對方的火炮打幾里,火銃七十步破甲,此外還有火箭和震天雷則不用提。
蒙古輕騎衝過去,挨一頓銃炮,退回來還要再挨一頓銃炮,而他們的目標只是為了衝到三十步內,射出一支羽箭,這根本不是亂陣,根本不是展示蒙古的騎射功夫,而是在給魏軍當靶子。
要是這樣繼續下去,怕魏軍陣線沒被騎兵擾亂,負責騎射襲擾的蒙古騎兵卻要死完了。
額磷臣痛心疾首,「為什麼老祖宗留下的經驗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