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一家,於應龍心中冷笑。
多鐸卻忽然眼前一亮,一下興奮起來,有點驚訝自己怎麼說出這麼有水平的話。
仔細一想,他才想起來,是去年征討漠北蒙古後,回到北京時,好像聽過多爾袞和洪承疇等人,談過什麼滿漢親善的話題。
當時多鐸對此嗤之以鼻,不過事實教他做人,只憑藉區區一千多員八旗王公大臣,還有五六萬滿洲男丁,確實無論如何也吃不下整個天下,統治萬萬漢民。
這次他攻打汝寧城,就死了四萬多人。
這要是沒有漢軍幫忙打一仗,真滿洲死這麼多人,那大清國就完蛋了。
戰場上激烈的抵抗,還有巨大的傷亡,讓多鐸心裏的想法,慢慢改變,武力很難解決的時候,就到了動一動腦子的時候了。
想到這裏,多鐸不得不佩服起多爾袞,十四哥不愧是大清的睿王,總是能未雨綢繆,先人一步。
居然那麼早就能想到,「以漢制漢」的政策和「滿漢一家」的口號出來。
大清確實需要大批的漢員來治理地方,大批漢軍來消滅敵軍,而滿人則在幕後指揮,豈不是安逸?
多鐸同意了於應龍的要求,於應龍遂即返回汝寧城,同金聲桓商議了半個時辰後,金聲桓讓慘兵退入崇王宮,然後下令讓百姓出城逃命。
於應龍遂即出城來見多鐸,清軍派人接收城門,同時放城中飽受戰火的百姓出城。
這時清軍就站在城門兩側監視,扶老攜幼的難民擁擠着通過城門。
清軍嚴防魏軍士卒夾雜在其中,每個青壯都要拉出來檢查,一旦發現有手指頭有繭子,身上有刀疤,便立刻拉出來砍頭。
好在魏軍早有預料,老卒都撤入崇王宮中,只有些民團的團丁,夾雜在人群中混出。
多鐸站在遠處,看見難民隊伍,亂鬨鬨的走出來,有的往西,有的往東而去,沒有人留下,不禁微微皺起眉頭。
不過他看見大批的清軍開進汝寧城,心中不禁又高興起來。
拿下了汝寧,豫南就有一半落入了大清的手中,多鐸就有可能在高義歡回師前,奪取整個豫南,距離勝利又近了一步。
清軍在汝寧已經耗費了太多的時間,而且降軍不用命,攻城中八旗開始出現傷亡,多鐸有點拖不起,所以同意了這個建議。
多鐸研究過汝寧的守將,金聲桓原來是賊,後投左良玉,被高義歡俘虜後,立刻又投靠了高義歡,是個能夠審時度勢的人。
這廝開始還跟本王充硬漢,現在走投無路,終於還是向本王投降了。
依着多鐸以前的脾氣,是必要羞辱他一翻,然後把他折磨死,但這次多鐸改了注意,準備用他來噁心高義歡,順便樹立一個典型和表率。
畢竟高義歡確實太難打了,樹立典型,有利於瓦解魏軍的抵抗。
多鐸看着旁邊鬆了口氣的於應龍,滿意的笑道:「呵呵~於知府你真是愛民如子啊!我大清也是需要你這樣的好官,你要相信,天下在大清的手中,必定會迎來一個盛世!」
於應龍卻不說話,目光看着遠去的難民,整個人一下輕鬆了許多。
汝寧城中,原本有一萬五千魏軍,現在只剩下三千多人,兩萬民團只有兩千多人退入宮城,剩下非死即傷,或者被遣散了。
是夜宮城內,金聲桓站在地道入口,拍了拍部將的肩膀,「王昌,本侯先去查牙山一線佈防,你不要讓韃子看出破綻,等我走後,你明晚就可撤離,能帶走多少弟兄就帶走多少,帶不走的也不要勉強!「
金聲桓確實是個能審時度勢的人,滑不溜秋的,不會讓自己置身在危險中。
王昌覺悟很高,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侯爺的安危關係到整個東線的防禦。候爺放心先走,末將一定不讓韃子察覺。」
金聲桓又拍了拍王昌的肩膀,一轉身,便領着幾名官員,還有數百精兵,連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