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上,大炮轟隆隆的發炮,轟擊着郾城上的敵台,碎石炸開,城上的守軍慘叫着跌下來城頭。
在炮擊的同時,軍陣中響起嘹亮的號角聲,排成整齊的軍陣,就似水壩開了閘泄洪,士卒們蜂擁湧向郾城。
面對城下排炮轟鳴,騰起團團白煙,漫山遍野的魏武軍衝殺過來,城上的手軍不禁有些膽怯,但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怕沒有用,守軍只能張弓搭箭,緊張的尋找着目標。
清軍士卒一邊登城防守,一邊暗罵,也不曉得是罵攻城的魏武軍,還是誰。
此時城下的魏武軍,已經擁着器械,在城上火炮和箭矢的阻擊下,推動到城下。
最先到達的是一排盾車,還有近千火銃手,以及數以千計的弓箭手。
魏武軍十分重視火器,不過受生產力的限制,火銃、火炮的產量,都比較有限,無法滿足二十萬大軍裝備。因此魏武軍,有大批士卒,還是使用原來的武器,擁有大批的弓箭。
這時火銃手在盾車後,排銃壓制城頭,銃丸打得清軍不敢抬頭,弓箭手則排成幾列,將弓箭拉城滿圓,箭頭斜指着天空,把飛蝗般的箭矢拋射上城頭。
幾次攻城後,城中守軍只剩下三千多人,魏武軍這邊是順系各部一起上,以十倍兵力強攻,城牆下面,密密麻麻都是人影。
金聲桓準備充分,盾車在城下形成一道木牆,幾倍於城頭的弓箭手和火銃手,死死的壓制住了城頭。
這使得城頭守軍,只能躲在牆垛後射擊,火力根本無法與魏武軍抗衡。
這時,扛着飛橋的士卒,在護城壕上鋪上木板,擁着器械的士卒開始接近城牆。
首先抵達城下的是扛着登城梯的順系士卒,登城梯輕便,製造簡單,是攻城中最常使用的器械。
「上!」郝搖旗指揮着近千攻城部隊,率先衝到城下。
士卒們將登城梯高高舉起,讓梯子高過城頭,然後放下,梯子頭部的大鐵鈎,便鈎住了城牆,讓守軍無法推倒。
這時梯子一固定,城下的士卒便飛快地向上攀爬,衝到城下的士卒,如同螞蟻一般遍佈,城頭的守軍只能冒着箭矢和彈丸,將滾石檑木砸下。
在攻城之中,一旦攻城的部隊接近城牆,或是順着牆體攀爬,就會進入城上守軍攻擊的死角。
因為守軍想要攻擊牆角的士卒,必須要從牆垛上探出身子,這樣就暴露在了城下火銃的銃口下。
應此守城的關鍵,是不能讓敵軍接近城牆,一旦接近城牆,守軍的傷亡就會立時擴大。
郾城的城牆經過改造,牆體上有許多凸起的敵台,敵台從城牆主體延伸出去,所以敵台上的守軍,便能從牆垛的射擊孔,攻擊爬城的魏武軍。
守軍躲在敵台的牆垛後,不間斷的射殺爬城的士卒,士卒後背沒有任何防備,成了活靶子,蜂擁而上的將士們,像是打棗子一樣,紛紛慘叫着墜落。
郝搖旗看見登城梯上的士卒墜落,不禁大怒,急聲喝令,「攻城塔,上!」
大型的器械速度相對慢些,數十名士卒擁着一架攻城塔,靠近敵台。
城上的守軍,立刻就用長杆頂住,震天雷和火罐砸過來,巨大的攻城塔在烈焰和爆炸中轟然垮塌,下面的士卒像螞蟻一樣散開。
城下的弓箭手,彎弓搭箭,箭矢向飛蝗一樣落向城頭,城上守軍同樣傷亡慘重。
孫龍一邊揮刀格擋,一邊指揮着守軍死守城池。
「拿撞杆來!」看見又一架攻城塔接近城牆,孫龍急聲怒吼,一名清兵立刻轉身,而就在這時一名魏武軍從城頭跳下,一刀直接劈來,將轉身的清兵直接放翻,當場斃命。
孫龍見此急忙一刀,又將那名魏武軍放倒,但這時卻又有魏武軍跳上城來。
此時一座攻城塔,已經靠近城牆,攻城塔不像攻城梯,他內部的梯子,被木板和牛皮等物圍住,就像是一座移動的塔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