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給出的這個理由,眾將都無法辯駁,因為這是政治正確。
誰敢說放着皇帝不救,怕是發兵遲了,稍微有所遲疑,都會被認為有問題。
以崇禎皇帝多疑的性格,誰要說不急着救,政治上就過不了關,前途立刻完蛋。
這時北京作為明朝國都,所存在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一旦出問題,全國都被牽制了。
孫守法聽了孫傳庭的話,不敢繼續堅持,有些無奈的自己退下。
眾多將領其實都不太想主動攻擊,畢竟靠着車營防守,他們勝算很大,而主動攻擊,必然會傷亡慘重。再者,就算他們打贏了,還要去北直勤王,面對兇悍的韃子,他們想一想便覺得不划算。
孫傳庭自然知道眾將的想法,知道這些人想要在河南摸魚,其實如果情況允許,孫傳庭也想在河南摸魚,但是軍糧就向一把利劍,懸在他的頭頂,讓他不得不速決。
現在眾將士還不知道軍糧已經快要耗盡,如果他們知道,說不定大軍早已開始混亂,軍心發生動搖,便不用說和闖軍決戰了。
孫傳庭十分清楚他的優勢和劣勢,車營是他的優勢,糧食是他的劣勢。
如果他在潼關附近做戰,他可以立於不敗之地,而他越深入河南,糧道越長,他就越危險。
在河南腹地,就算他的車營再善於防守,士卒總得吃飯,只要闖軍把他糧道一段,他就得步洪承疇的後塵。
如果時間不急,孫傳庭練出一支精騎護衛糧道,那他深入腹地也不怕闖軍,但現在他沒有什麼騎兵,他越深入就越危險了。
河南境內赤地千里,缺少糧草,後勤問題將會是他的要害,孫傳庭知道這一點,但是他又不得不深入,因為上面催的急,他不追着李自成,就沒法子剿滅闖賊,就沒法子完成聖命。
這也是孫傳庭明知道深入會留下隱患,還不得不一路追來襄城的原因。
襄城已經是河南中部地區,李自成把人馬集結於此處,不說孫傳庭急需拿下襄城獲得補給,就說萬一李自成繼續東撤,誘他深入,他追還是不追呢?
追多半要敗,不追無法完成聖命,種種原因,讓孫傳庭下定了速決的決心。
孫守法退下之後,眾將領們見孫傳庭心意已決,不禁一陣沉默,都不敢出言反對。
孫傳庭到了陝西後,看見中州局勢糜爛,就知道自己在崇禎面前說錯了話。
他明白自己不能平定李自成,結局就是另一個袁崇煥,最後只有死路一條。
在看明白自己的處境後,孫傳庭已經把命豁出去,所以他敢殺賀人龍立威,也敢殺陝西不法士紳,沒收他們的家財充足軍資。
因為他明白,他如果不能剿滅流寇,那他不是死於流賊之手,就是被朝廷所殺。
一個抱着必死之心的人,眾多將領自然都不敢惹他。
帳篷內,一時間落針可聞,過了半響,還是高傑打破沉默,「督師,既然要決戰,咱們這一戰該怎麼打?」
孫傳庭鼻子裏出了口濁氣,「本督準備趁着闖賊主力都在襄城,儘快與其決戰。不過硬攻傷亡太大,還需要眾將集思廣益,看能不能調動闖賊出戰。」
官軍如果主動去攻賊兵,就得一座座的營壘去破,打到最後多半把自己累死。
如果能引得李自成主動出戰,以賊兵的素質,只要破他關鍵的幾路人馬,出營的賊兵就會跟着潰敗,那官軍要花的力氣,就會少很多。
當下帳內眾人一陣議論,想着怎麼才能引李自成出戰。
李永福想着秦軍正趕製器械,不禁問道:「督師可是想讓一部人馬攻城,引城外闖賊各營出戰?」
孫傳庭滿意的點了點頭,「本督確實有這麼個想法,只是不知道哪位將軍願意引軍攻擊襄城?」
襄城外佈滿了闖軍營寨,這個時候引軍去攻襄城,必然被闖賊內外夾擊,遭受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