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邑縣以北,沿着渦河兩岸的曠野上,佈滿了一望無際的帳篷,綿延十多里,有數千頂之多,生活着大概十多萬災民。
他們是高義歡進行簡單的甄別後,決定收留的災民,主要以有青壯的人家,以及有一技之長的人家為主,他們暫時生活於此,稍後還要分散到鹿邑各地去。
因為高二哥換來了不少物資,發給災民,讓他們暫時無憂,營地里便逐漸恢復了一點生氣。
渦水邊上,女人們正清洗衣物,男人們則聚在一起商談今後的出路。
這時高義歡領着幾名屬下於營中穿行,營地里滿是刺鼻的生石灰味,一旁的於應龍伸手指道:「都尉,就在前面。」
高義歡順着他指着的方向,往前看見一個用幾根竹子撐着的大棚,遂即快速走過去,直接鑽了進來。
棚子裏坐了不少人,約有三四十人,年紀都是三十歲左右,是高義歡讓人將災民十戶編為一甲,然後推薦一人作為甲長,協助他管理災民。
帳內的漢子們看見有甲士進來,忙紛紛站起身來,於應龍忙道:「大家不要拘束,這是我們鹿邑的高都尉,特地來給大家說一下安置的計劃。」
眾人聽說是高都尉到來,忙紛紛行禮想說些感激的話語,高義歡則笑着擺擺手,「大家都是鄉黨,不要多禮,你們都是哪個縣的人啊?」
「小的是杞縣人。」
「我們是陳留縣人。」幾名漢子說道。
高義歡笑着道:「我也是陳留人,大夥不用緊張,都坐下來,我隨便說幾句。」
幾十人紛紛坐下,趙柱子給高義歡搬來座椅,高義歡則在他們對面坐着。
這時下面幾名漢子忽然有些焦急的問道:「將軍,我們來這裏已經有幾日時間,雖然有吃有喝,但是不打聽清楚將軍打算怎麼安置我們,我們心裏就始終不安。」
「是啊,將軍,我們想知道下面我們會怎麼樣?」幾名漢子附和着問道。
高義歡聽了扭頭對於應龍道:「這件事情,我讓於主薄來和你們說,他負責安置事宜,比我更清楚一些。」
闖軍在鹿邑除了封他一個都尉外,並沒有設官,主薄之類的官職,都是高二哥私設。
於應龍當即說道:「大家可以不用擔心,既然大家留在鹿邑,那我們就會把大家安頓好。具體來說,大家的去處有二條,第一是青壯從軍,家眷由我們安置在渦河兩岸,分配土地,低租給你們耕種。第二條是有一技之長的人,比如打鐵,記賬,這個我們也會給你們分配位置,安置你們的家人。至於種子、農具,我們會發給你們。」
眾人聽了一陣議論,有人又問道:「高將軍,於主薄,我們就算種下種子,也要到明年才有收成,這段時間內,我們沒有收入,要怎麼生活?還有田地是否有水源可以灌溉?」
於應龍擺擺手,眾人安靜下來,笑道:「從現在到明年收麥這段時間,大家不用擔心,我們不會不管,會一直提供賑濟,不過這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存,肯定是吃不飽,但你們可以去城外的土窯場做工,燒制窯磚,幫助開挖水渠,興修水利,換一點工錢,然後再城裏買糧買布,補貼家用。至於灌溉的水源,你們不用擔心,渦河上已經有數條水壩,蓄水足夠對沿岸的土地進行灌溉。」
本來水壩建起之後,蓄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不過上游黃河水灌入渦河源頭,借渦河水道南入黃河,卻使得渦河的水量一下充沛起來。
這要是其他地方,水源直接奔騰而過,最後流入大海,並不會帶來多少益處,但高二哥正好在渦河攔了壩,又挖水渠,弄了許多池塘,便將水源截流,保存下來,可以用於明年的灌溉。
聽完於應龍的話,漢子們臉上留出一些欣喜,有人又問道:「將軍,於主薄,從軍給多少錢,去窯廠做工又給多少錢?」
這次高義歡開口道:「從軍的話,雜兵每月給八錢銀子,戰兵每月給一兩五錢銀子,去修水利,每月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