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等人的猜測不錯,沒過幾日,便有斥候來報,一支魏軍向東進軍,進抵了鴨綠江邊。
瀋陽城內,四萬清軍雲集,豪格的王旗在城頭高高飄揚,王府內坐着十多員八旗將領,以及豪格的一些謀士。
「肅王爺,斥候傳來消息,魏軍確實向朝鮮進兵了。」岳樂低聲匯報,「李定國在遼陽頓兵不進,令士卒開墾田地,顯然是想拖住我們,然後派一支人馬收取朝鮮。如果朝鮮一失,瀋陽就是一座孤城,我們遲早被魏軍耗死。」
豪格臉色陰沉,「那現在該怎麼辦?」
殿上,一群人都沒有說話,一陣沉默後,索尼道:「王爺,盛京地處平原,我們又沒有馬軍優勢,魏軍時常以輕騎破襲,我們很難應對,盛京周圍的糧田不能種植,也不能收割,繼續堅守只會坐吃山空。如果魏軍佔據朝鮮,我們連後路都沒有了。奴才以為現在只能突圍,向朝鮮轉移。」
「王爺,盛京的糧食最多堅持到明年初,如果我們不能擊退魏軍,又不能在遼東安心生產,盛京陷落只是時間問題。我贊成索尼的策略,不如退入朝鮮,拉長魏軍的糧道,我們還能割據一方。」岳樂沉聲道:「如今大清已是生死存亡之際,肅王爺還需要儘早拿個章程。若是猶豫不絕,盛京不可守,朝鮮亦失,那大清軍就真完了。」
豪格聞語,忽然從座位上起身,在大殿內疾走幾步,站在中間看了下面的將領一眼,然後堅定的道:「那就去朝鮮!」
~~~~~~
魏軍佔據遼陽後,與瀋陽清軍相距不過幾百里,兩軍哨騎都注意着對方的一舉一動。
在距離瀋陽城約五十里的一座山崗上,幾名魏軍斥候在樹林裏,注視着山下一支浩浩蕩蕩的人馬,數以萬計的清兵和眷屬,攜帶輜重,蔽道而行,前面一杆王旗大纛,表面了他們的身份,就是豪格的軍隊。
大約四萬清兵,火槍如林,刀矛鋒利,盔甲閃亮,顯得十分精銳,隨行的眷屬也都腰懸箭袋,手持長矛,總計大概有十萬之眾。
魏軍斥候,觀察了片刻,為首騎兵一拔馬韁,立刻調轉馬頭向山崗下奔去,抄另一條近路向遼陽奔去。
下午十分,李定國得到了斥候的稟報,發現了清軍主力離開瀋陽,向東南方的連山關撤離。
大帳內,李定國在沙盤前,注視着清軍的位置,旁邊白文選臉上大喜道:「都督,豪格果然出城了!」
李定國直起身來,平淡道:「豪格出城,是明智之舉,瀋陽失陷是遲早的事情,他現在不走,明歲也守不住瀋陽。」
說着,他扭頭問斥候道:「豪格帶出來多少人馬,裝備如何?」
斥候掌旅抱拳回道:「啟稟都督,敵軍共有十萬人,不過軍隊只有四萬左右,他們裝備還算精良,有大量火銃和火炮,剩下的人就很普通,都是些眷屬,算是烏合之眾。」
滿人眷屬,其實也有些戰力,不過在魏軍眼中,就是烏合之眾。
白文選聞語,忙道:「都督,若讓他們撤入朝鮮,就難打了!」
李定國微笑道:「本督怎麼可能讓他們退入朝鮮。」說着,他神色肅然,沉聲下令,「傳令大軍拔營,立刻兵進連山關。再傳令吳三桂,令他回援。」
~~~~~
「嗚——」低沉的號角聲,在曠野上吹響,連山關附近,魏清兩軍在望。
連山關所在地,位於今本溪縣連山關車站附近,是通向遼東都司的重要交通要隘,是遼中平原的出口,也是清軍前往朝鮮的必經之路。
連山關在瀋陽的南方,在遼陽的東南,而遼陽到連山關的距離,只是瀋陽到連山關的一半。
這時,先一步趕到連山關的魏軍,已經在這裏紮下營盤。
曠野上,一隊穿着藍色甲冑的騎兵,從北面而來,在遠處山丘上停下,窺視魏軍營盤。
李定國站住營地內,看見這隊騎兵,抽出千里鏡觀察,然後對身邊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