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進入臨沅,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嚴禁軍中將士侵擾城中百姓,敢有違令者斬!
武陵郡從今往後就是他的地盤了,武陵百姓,即是他的子民,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日後賦、稅、兵、役,皆出自於民,他必然要保護治下百姓不受損害。
武陵原有郡吏四五百人,或隨劉叡成為階下囚,或暗自隱匿,出府門迎接劉宗者,僅數十人。
更讓劉宗皺眉頭的是,如功曹、主簿、五官掾等郡中大吏,皆不在其中。顯然,僅靠眼前這些人,根本不足以撐起大局。
劉宗先是出言安撫眾吏一番,繼而責令其等,配合己方將士,儘快恢復城中秩序,安定人心。
眾吏散去後,劉宗向坐在下首的潘濬求教道:「潘司馬,今武陵粗定,急需賢達之人,助我治理郡縣。潘司馬乃是武陵本郡人,必然對家鄉人才瞭然於胸,何不為我推薦一二?」
潘濬對此早有預料,略一沉吟道:「武陵地處偏僻,文學不興,卻也不乏才傑之士。臨沅廖立廖公淵,今年雖才弱冠,然其才識兼人,冠於武陵,實乃世之良才也。劉府君如果能夠請出廖公淵,署以功曹,委任政事,不出數載,武陵必治。」因劉宗是他的父母官,因此潘濬稱其為「府君」,而非「中郎。」
「廖立廖公淵……」劉宗心中默念道。他並未因廖立年輕而有所輕視,桓階就是二十歲時成為長沙郡功曹,廖立既然被潘濬讚許為「才冠武陵」,必然有其過人之處,才能未必比得上桓階,但治理一郡,當不成問題。
念及於此,劉宗頷首道:「好。明日一早,我便親自登門拜訪廖公淵,托以功曹之任。」
潘濬又繼續推薦道:「《春秋》之義:『舉賢不避親仇。』在下有一族兄,名叫潘盛潘子繁,年三十二,為人敦厚朴雅,有長者之風,可出為五官掾。」
廖立年輕而才高,潘盛年長而德劭,對於潘濬提出的這兩個人選,劉宗心中十分滿意。
潘濬最後說道:「有廖公淵、潘子繁總領郡朝,劉府君再選一位親信之人為主簿,便可放手政事,專心對付五溪蠻。」
劉宗聽得連連點頭,不過說到對付五溪蠻,本朝自建立始,足足花了百餘年時間,才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簡而言之,就是「剿撫並用,恩威並施。」
此事說來容易,做來卻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
午後晡時,劉宗再度設宴,以饗將士。
由於明日還有要事,劉宗飲酒有所節制,未至大醉。
翌日,劉宗與潘濬共乘一車,前往郭南相里廖立宅邸。
潘濬昨日便已派人提前知會廖立,因此後者沐浴整衣冠以迎。
「明府、潘君親臨鄙舍,立有失遠迎,恕罪、恕罪……」廖立身高約七尺,眉目疏朗,綸巾素袍,舉止從容,風儀出眾。
劉宗對廖立第一印象頗佳,含笑說道:「我昨日詢問潘司馬武陵才傑之士,潘司馬首推足下,是以今日冒昧登門拜訪。」
潘濬笑着說道:「我近年居於襄陽,久不歸鄉,然平日族中昆弟、鄉里故交多有來信,提及足下,莫不讚嘆,我始知家鄉竟然出了足下這樣一位美才。」
「潘君謬讚了。」廖立謙虛地道。繼而邀請二人入室中。
劉宗雖為宗室,卻是遊俠出身,加之入伍多年,素來不喜彎彎繞繞,才一落座,便開門見山地對廖立道:「我此番前來,是想請足下為功曹,代我治郡。」
廖立年少負才,性格自然免不了有些驕矜,不過太守劉宗和名士潘濬親自登門相請,且是委以功曹之職,位在朝右,居於郡吏之首,可謂是誠意十足,廖立自然不會推脫,欣然應命。
定下君臣名分後,廖立向劉宗進言道:「《書》云:『刑罰時輕時重。』平世施仁政,亂世用重典,古今概莫能外。奈何劉府君不明此理,方今正值亂世,武陵又與蠻夷接壤,正該威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