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操作,無論是大明朝廷之上還是蒙古人,其實早就已經習慣了。到那個時候,他們就會鬧騰,帶着幾萬人到邊關來,「我們活不下去了,朝廷要給我們賞賜」。
這個時候,大明基本是不認慫的,雙方就會開始打一仗。如果大明能打贏的話,蒙古人就會果斷地投降,「不打了,但是我也不走。跪地請降,然後請求互市」。朝廷已經教訓過他們了,也覺得再打下去的話太麻煩,所以就會答應蒙古人的請求,給一些賞賜,然後雙方開始通商。
如果蒙古人打贏了,他們就會趁勢殺進長城。
這些年,這種事太多了。只不過自從戚繼光到了薊州、李成梁到了遼東,兩人相互配合就沒打輸過,所以這幾年邊關的局勢很是安穩。
如果按照以前的情況,那就是蒙古人來了,大明打贏了,然後互市。西北也是一樣的道理,之前馬芳在的時候就和他們打過幾次,打贏了他們就老實了,消停幾年之後就又會再來一次,循環往復,讓人不勝其煩。
大明的主流還是希望能讓草原人打一次消停一些年,畢竟每一次打仗都要消耗很多的物資和人員,對於大明來說簡直就是不厭其煩。
事實上,戚繼光已經察覺到了朝廷的風向了,雖然做的很輕微,但是他感覺到了朝廷一直在備戰。